陽江港港區鐵路工程項目海洋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
陽江港港區鐵路工程項目海洋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
一、建設項目的名稱及工程情況
項目名稱:陽江港港區鐵路工程項目
項目概要:陽江港港區鐵路工程項目位于廣東省陽江市高新區平岡鎮,陵港灣中部。擬建鐵路位于陽江港濱海灘涂區,起點與既有陽江港站3道相接,設450m半徑左轉后跨前涌河進入南分區車場,車場設站線7股(含正線1股),基本與疏港大道平行。
陽春至陽江港陽陽鐵路線自三茂鐵路陽春車站接軌,向南至陽江港站南咽喉,線路全長63.55km。陽江港港區鐵路工程線路起自陽陽鐵路K64+296.117(8#泊位鐵路專用線 K0+015.695)右側5.0m處,與陽江港8#泊位鐵路專用線并行(線間距5.0m),過柳步村鐵路道口后左轉,穿過港務公司預留用地,于CK1+199處設5×16m連續剛構橋跨越前涌河,然后進入港區鐵路車場。港區鐵路車場正線與疏港大道平行,間距約400m,距離碼頭約1km,設置車場后,牽出線過海港二橫路(陽陽高速公路陽江港連接線),線路終于海港二橫路東南側約200m處。線路全長2.750km。項目建設規模包括新建陽江港港區鐵路、南分區車場、貨物站場及配套工程。項目施工工期約18個月。本項目用海面積約30.2公頃,其中橋梁用海面積約0.3公頃,填海面積約29.9公頃。
工程施工和項目營運期間可能對附近海域造成一定的影響。由于填海施工大部分在現有圍塘及護堤內進行,填海對海洋水質環境影響較小,但前涌河內的填海會對水動力、水質和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跨前涌河橋樁基施工采用鉆孔灌注樁,鋼護筒形成圍堰,護筒的泥漿由管道輸送到岸上沉淀池。橋梁樁基施工產生的懸浮泥沙對海洋水質和生態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這種影響將隨著施工結束而結束。施工期生活廢水和固體廢棄物集中收集處理。項目施工占用的紅樹林將通過交納生態補償費或異地補種的方式進行修復。項目施工造成的生態損失將通過交納生態補償費的方式進行修復。項目建設時配套建設沉淀池。項目營運期車場及貨場雨污水均經該沉淀池沉淀后排入海濱。項目營運期綜合樓及信號樓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廚房污水經隔油池處理后接入擬建設的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臨港工業園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營運期產生的固體廢棄物集中收集,由市容環衛部門統一清運處理。
主體工程中設計了站內綠化、排水系統等措施,這些措施一方面為主體工程服務,保障主體工程安全健康運行,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對保持水土,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概述
詳見附件一: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三、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的要點
詳見附件一: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四、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的要點
詳見附件一: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五、公眾查閱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眾認為必要時向建設單位或者其委托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索取補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公眾查閱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的方式:
(1)點擊下載附件一;
(2)到項目建設地址查閱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印刷版;
(3)向聯系人咨詢。
1、建設單位:陽江市天鵝湖物流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田工
聯系電話:18620096771
郵編:529599
通訊地址:陽江市江城區新江花園廣廈名苑1幢1單元1401-1405號房
電子信箱:120198431@qq.com
2、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國家海洋局南海海洋工程勘察與環境研究院
聯系人:英工
聯系電話:020-84228095
郵編:510300
通訊地址:廣東省廣州市新港中路353號
電子信箱:scsmeei@126.com
查閱期限:2015年6月29日至7月12日
六、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和主要事項
范圍:項目附近受影響的漁民,民眾,企業,本區各機關、團體、個人。
主要事項:詳見附件二:公眾參與調查表
1、對項目建設對海洋環境的影響給出自己的看法;
2、對項目的環境影響提出自己的看法;
3、要求署名提交書面意見,并留聯系電話與通訊地址,以便建設單位與評價單位反饋意見,必要時會通知舉行論證會、聽證會,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草案的意見。
七、征求公眾意見的具體形式
公眾在公告期限內請填表并將主要意見及理由以信函、傳真、電子郵件的方式,向以上聯系人提出意見。
(如有不同意者,必須注明其依據或理由,否則作為無效處理。)
八、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
2015年6月29日至7月12日
陽江市天鵝湖物流發展有限公司
國家海洋局南海海洋工程勘察與環境研究院
2015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