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高新區臨港工業園一、二期用地控制性詳細規劃 環境影響評價公示(第一次)
陽江高新區臨港工業園一、二期用地控制性詳細規劃 環境影響評價公示(第一次)
一、規劃概況
①規劃背景:國家海絲戰略下,面對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陽江港發展將迎來重大機遇;陽江濱海新區作為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產業園區擴能增效的重要區域,在省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將迎來加速發展的機遇,濱海新區產業功能起步區在臨港工業園范圍內,起步區作為新區建設的啟動區域,必然也是近期投資建設的重點;陽江市委六屆四次全會上提出雙化驅動、藍色崛起戰略,港口工業區是以產帶城、產城聯動的重要示范點,未來將從單一型產業園轉向多動能、環境友好型的綜合臨港工業園轉變,實現產城聯動發展;珠海與陽江,從對口幫扶到區域融合,接受珠三角產業轉移,重點加強工業與港口的協作。港口工業園產業發展應積極接受珠三角的輻射帶動,在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產業發展合作共贏等方面積極對接?;谝陨媳尘埃柦咝聟^在臨港工業園一期用地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基礎上,組織編制了陽江高新區臨港工業園二期用地控制性詳細規劃,并委托評價單位對陽江高新區臨港工業園一、二期用地控制性詳細規劃開展環境影響評價評價工作。
②規劃范圍:規劃區位于陽江高新區臨港片區南部,云陽高速聯絡線兩側,有國家一類口岸陽江港,與海陵島隔海相望。一期用地北以規劃海港一橫路為界,南至規劃海港四橫路,西至海陵灣大堤,東至四墩河,總面積為8.17km2。二期用地圍繞一期用地南北兩側開展,包括南北兩個地塊,其中,北部地塊(簡稱“地塊A”)范圍北以規劃海港一橫路為界,南至云陽高速聯絡線,西至規劃海港縱一路,東至規劃吉祥東路,規劃面積約1.66km2;南部地塊(簡稱“地塊B”)范圍北至規劃海港一橫路,南至規劃濱海大道,西至規劃疏港大道,東至規劃吉祥東路,規劃面積約8.99km2。規劃區總面積為18.82km2。
③現狀土地利用概況:一期用地已建有部分工業用地和公用設施用地。二期用地目前規劃范圍內大部分用地尚未開發,除了現狀道路和部分平整用地以外,大部分為水域和農林用地和其他非建設用地。
④整體定位:以石化、金屬生產和加工、造紙為主體,配套建設產品展示銷售、物流運輸和生活設施的臨港產業城。
⑤功能定位:廣東省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臨港型現代工業示范基地——加快發展帶動作用明顯的石化、有色金屬冶煉、造紙等重工業,形成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空間集約的現代臨港工業體系,打造廣東沿海臨港重工業基地。
陽江市發展海洋經濟和融入珠中江經濟圈重要的空間載體——以港口工業化推動城鎮化發展,以臨海經濟發展促進陽江產業走向海洋,推動陽江海洋特色經濟發展,成為陽江藍色崛起戰略的新引擎。
高新區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綠色生態工業園示范區——以循環經濟帶動重工業的升級發展,打造高新區循環經濟示范區。
⑥規劃空間結構:通過空間多要素疊加,針對性的規劃布局構思,通過與首期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銜,規劃形成“一軸、兩核、五片區”的空間結構。一帶:三丫河景觀軸。規劃利用三丫河南北向縱穿港口工業園首期、二期的地理空間優勢,通過對其兩側綠化帶的控制,形成規劃區的景觀帶。兩核:紅樹林生態綠核、服務配套核。規劃對現狀三丫河口的紅樹林進行保護、整治利用,結合周邊用地,形成規劃區的中心公園,構建片區的生態綠核;結合片區生活用地,形成片區的服務配套核,形成便捷、多功能的服務區域。五片區:規劃通過對港口功能的統籌考慮,形成布局合理的五大功能片區,主要為北部工業片區、南部工業片區、西側港口作業區、南側港口作業區和港口倉儲區。
⑦土地利用及人口規模
港口工業園二期總用地面積約為1065.34公頃。其中,將原1051.04公頃非城市建設用地轉化為城市建設用地。規劃城市建設用地中,產業發展用地(包括工業用地、物流倉儲用地)占總建設用地的66.36%。規劃區范圍內常住人口1.28萬人。
⑧污水集中處理
二期在原規劃的污水處理廠南邊增設一處污水處理廠,總處理規模按9萬m3/s設計,占地面積約7.6hm2。全區污水經市政污水管網收集后排至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
規劃區區位圖
規劃范圍圖
規劃空間結構圖
二期土地利用規劃圖
二、規劃編制單位的名稱和聯系方式
規劃組織機構:陽江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
聯系人:;電話:;傳真:; 郵箱:
三、承擔評價工作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名稱和聯系方式
評價機構:廣州市碧航環保技術有限公司
聯系人:廖工 電話:020-87587518246
傳真:020-87515759 郵箱:2586550320@qq.com
四、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內容
工作程序:接受委托→規劃目標、任務分析→規劃區背景值調查、分析與評價→規劃實施對環境的影響預測、分析與評價→提出環境影響減緩措施、比選方案→評價結論→編制報告書→專家組審查。
主要工作內容:依據規劃,圍繞規劃方案涉及的環境制約因素,對規劃實施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識別、分析、預測和評價,對本規劃與有關產業政策、上一級規劃、城市規劃、環境規劃等相關規劃的協調性進行分析,提出經濟可行、技術可靠的環境保護措施,向規劃部門和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提出調整優化規劃方案和環境保護方案的建議,以達到優化規劃方案的目的,在規劃層面最大程度減緩規劃實施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和環境風險。
五、征求公眾意見的主要事項
為聽取本規劃有關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特將本規劃公示,征求公眾寶貴的想法和建議。主要內容如下:(1) 是否支持本規劃實施;如果反對,則提出主要的反對理由;(2) 本規劃的實施可能對周圍環境造成的影響;(3)對本規劃合理性的意見;(4)對環境保護措施的合理化建議;(5)其他一些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想法和建議
六、公眾提出意見的主要方式
即日起,公眾可采取向公示指定地址發送信函、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發表對規劃及環評工作的意見看法,發表意見的同時提供詳盡的聯系方式。
環境影響評價單位將在本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中真實記錄公眾的意見和建議,并將公眾的寶貴意見、建議向規劃機構、規劃編制單位和政府環保部門反映。
公眾可在40個工作日后于本網站查閱環評簡本并下載公眾參與調查表填寫意見,反饋至建設單位或評價單位。以個人名義提出的,要求簽署本人真實姓名及聯系方式;以單位名義提出的,應加蓋單位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