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高新區2017年工作總結 及2018年工作安排
陽江高新區2017年工作總結 及2018年工作安排
2017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新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二屆二次黨代會精神、市委“以海興市、綠色發展”戰略,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順利推動、切實抓好項目動工、招商引資、征地、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深化改革、改善民生,促進高新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健康、和諧發展,市委市政府所賦予的各項任務均能較好完成。
一、一年來工作回顧
(一)經濟指標穩步增長
2017年1-12月,全區地區生產總值103.62億元,同比增長8.5%,完成區年度計劃100.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4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88.0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0.13億元;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02.43億元,同比增長13.3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1.01億元,同比增長14.8%;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54億元,同比增長53%,完成區年度計劃133.1%;實際利用外資1518萬美元,同比下降43.19%,完成全年目標42.2%;完成進出口25.78億元,完成全年目標112.1%。其中:進口完成22.3億元,出口完成3.48億元。全區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81億元,同比增長12.3%,完成區年度計劃104.7%。稅收總收入6.71億元,同比增長37.4%。其中:國稅收入4.79億元,增長61%,完成區年度計劃159.7%;地稅收入1.93億元,同比增長9%,完成區年度計劃101.6%。
(二)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效
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我們主要抓住兩個重點、落實四項措施,取得了四項階段性成果。
抓住兩個重點。不銹鋼和風電是我區的兩個優勢產業,也是全區招商的兩個重點。著眼于此,我們有相應的思路:一是充分發揮區內大企業產能優勢。依托廣青、世紀青山及翌川三個鎳合金項目形成的上游產業基礎,以廣青不銹鋼壓延和甬金冷軋打通產業鏈中間環節,與佛山地區其他不銹鋼下游制品企業加強聯系,重點引進鉻合金生產項目、不銹鋼熱軋、冷軋項目、不銹鋼精煉和新型材料項目、高端不銹鋼制品項目。二是充分發揮風電與港口兩大資源優勢。堅持“資源換產業,資源開發帶動產業發展”的原則,依托產業合作共建區B區,充分發揮三峽集團、粵水電集團的主導作用,積極引進一至兩家風機制造龍頭企業落戶高新區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大力引進培育塔筒、導管架、法蘭、葉片、海底電纜等配套企業和項目,支撐海上風電實現規模化開發。招商主要瞄準明陽風電、青島天能重工股份公司、金風科技、武曉集團等企業。
落實四項措施。一是開展定點定向招商。我們已著手向佛山不銹鋼行業開展宣傳推介,計劃聯合佛山陳村不銹鋼協會、佛山五一不銹鋼網、佛山金屬材料協會、廣東廣青金屬有限公司、甬金科技有限公司,在佛山市舉辦中國(陽江)高端不銹鋼產業基地招商推介會。屆時還準備邀請佛山地區其他不銹鋼企業參會,向他們推介陽江不銹鋼產業基地的規劃和優勢,以引進大中型板材管材生產企業為重點,進而爭取配套企業和制品企業跟隨入駐。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吸引客商。根據“六產業四基地兩園區一地位”建設的要求繼續擴展園區,加快包括道路交通、園區綠化、供電供水、排水排污、商住和金融服務等生產生活配套設施的建設,為企業投資興業提供最大便利。三是瞄準目標以商引商。依托不銹鋼產業基地和風電裝備制造業基地的配套設施,充分發揮廣青科技、世紀青山、翌川金屬、甬金科技、三峽、粵水電等項目的龍頭效應,吸引帶動不銹鋼、風電裝備制造業上下游關聯企業到高新區投資,延伸產業鏈,實現“抱團”發展。四是加強服務帶動招商。首先是建立與廣青科技、世紀青山、翌川金屬、甬金科技、三峽、粵水電等企業聯系服務機制,安排專人進行跟蹤服務,及時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解決企業運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千方百計為投資者創造“放心、舒心、安心”的投資環境。其次是對落戶的不銹鋼、風電產業項目,實行特事特辦,隨時為他們申辦手續開辟綠色通道。
取得四項成果。今年以來,全區圍繞高端不銹鋼、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加工、高端紙業和大宗商品倉儲物流六大產業開展新一輪招商工作,在四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果:一是新引進項目有9個。包括寶風高速艇科技研發生產項目、明陽風機葉片生產項目、明陽海上風電整機項目、水利水電四局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項目、譽陽食品加工項目、裕豐源能源儲備項目、同創五金刀剪生產項目、大地環保工業廢渣處理項目(二期)、江蘇中車海上風電裝備制造項目,總投資額30.78億元。二是實現新投產項目6個。包括金彭紡織加工項目、子藝五金塑料制品項目、鋒華名仕五金刀剪項目、利源五金塑料制品項目、順泰五金制品項目、陽江市健鴻實業有限公司,總投資額5.32億元。三是新動工項目12個。包括三峽風電產業基地項目、明陽風機葉片生產項目、廣青合金熱送設備及不銹鋼深加工技改項目、沃豐家庭用品項目、偉力家庭用品項目、現懷五金刀剪項目、日日昌不銹鋼廚具項目、建盛建材商品砂漿項目、大地環保建材(二期)、利源達家用制品項目、粵水電裝備制造項目、五金塑膠制品項目,總投資額38億元。四是達成意向爭取簽約項目13個,總投資額27.3億元。包括曙光海上電纜、海卓泰克等13個風電裝備制造項目。
(三)合作幫扶共建穩步推進
2017年是新一輪珠海幫扶共建的第一年,我區積極配合珠海對口幫扶陽江指揮部開展合作共建工作,協同相關單位初步確定珠海(陽江)合作共建產業園A區的開發計劃,包括征地、填土和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區建設計劃,確定金港大道改造建設方案和港口生活配套區建設方案。一是港口污水處理廠首期土建及設備工程(A2)除廠內高壓配電部分外其余已全部完成,首期提標工程已由華陽公司組織完成施工招標工作,目前已基本完工。二是維達項目用地排水工程(A18)、高新區創新交流中心2個項目已完工投入使用,總投資約10267萬元。三是全力配合推進錦繡路、誠信三路工程(A15)、疏港大道南道路及2#、6#、7#、8#地塊土方工程建設。
(四)重點項目進展順利
2017年我區所有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00754萬元,列入省市重點項目共16個,總投資225.42億元,全年計劃投資18.4億元,2017年1-12月預計完成投資18.4億元。三七物流、華南誠通物流等項目進展順利,其中三七物流項目倉庫、辦公樓等主要基礎設施正在完善項目周邊配套設施,年底前已基本建成投產;陽江港4#碼頭泊位建設工程、陽江港13#、14#碼頭泊位建設工程等碼頭項目建設順利開展,其中陽江港4#碼頭泊位建設工程已建設完成,目前正在進行試產;廣青科技合金熱送設備及不銹鋼深加工技術改造項目、維達生活用品項目、中國三峽風電風機制造項目、高新區粵水電裝備制造項目、大地環保二期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廠房生產線建設正在有序推進;陽江港#J1、#J2碼頭泊位建設工程、陽江港#J3-#J6泊位碼頭建設工程、陽江港15#碼頭泊位建設工程、陽江港16#碼頭泊位建設工程等預備項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緊推進,計劃明年完成所有前期工作,具備開工條件。
(五)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
2017年我區負責的市政基礎設施項目有13個,其中已完工的項目有4個。已完工項目:1.進港公路綠化、排水改造工程,總造價約207萬元,工程已完工,準備資料進行工程竣工驗收。2.福岡二期排水支線管網工程及漢平路工程,工程造價281萬元,工程已完工,準備資料進行工程竣工驗收。3.福岡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北邊16米寬道路工程,工程造價約89.98萬元,工程已完工,準備資料進行工程竣工驗收。4.陽江高新區平岡鎮污水管網及三通一平工程,工程中標價為2291萬元,工程已完工,準備資料進行工程竣工驗收。在建項目:1.平岡片西區一期土方工程,總造價約1443萬元,現回填土方16.7萬立方米,完成總工程量40%;該工程因征地問題未解決,已停工。2.福岡三期供水工程,工程造價約395萬元,已完成科技四路、服裝城二路供水管道鋪設,完成進度約40%;該工程因征地問題未解決,已停工。3.福岡工業園三期10kv供電線路工程,工程造價約789萬元,現已完成11個塔基建設,總完成進度約28%;該工程因征地問題未解決,已停工。4.疏港大道(北段)臨時道路工程,工程造價約678萬元,橋梁分部分項工程現已完成,道路分部分項工程現已完成粵電碼頭至源強碼頭段的260米砼路面工程,完成總進度約40%。5.廣東華遠電子廠東邊道路工程項目,工程造價約154萬元,已完成擋土墻砌筑、路基回填及排水管道鋪設等工程,總完成進度約75%。6.新寨路(站港路至華遠公司)照明及綠化工程,工程造價約77.13萬元,已完成綠化及燈桿安裝工作,總完成進度約80%。7.陽江高新區福岡1#、2#污水提升泵站及配套污水管網工程,工程中標價為578.90萬元,鋪設1#污水提升泵站配套管網DN400污水管道450m,DN300污水管道83m,污水檢查井24座;2#污水提升泵配套管網D500污水管道52m,污水檢查井2座,因附近村民阻擾施工,服裝二路路寬調整以及地下管線遷改等問題,進度較慢,總完成進度約5%。8.陽江高新區政德路(公園西路至站港大道段)市政工程,工程中標價為1232.06萬元,該工程因征地問題未解決,暫未能開工。9.陽江高新區平岡鎮黃村等6村莊連片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工程中標價為275.58萬元,現已在石柱、村頭村開工建設排水溝整治,百祿村正在進行排水溝清淤及砌筑工作,完成總進度45%。另外,其它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前期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
(六)深化改革工作積極有為
我區高度重視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超前謀劃、積極推進,有些改革成果比較突出,成效比較顯著。2017年,我區確定的改革事項共9項,其中,深化科技驅動戰略、實施商標品牌戰略、項目投資建設直接落地、深化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完善入園項目準入門檻等促經濟發展類改革已初見成效;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改革、深化“一門一網”式服務改革等增強群眾獲得感類的改革正在穩步推進;深化招才引智改革、深化干部容錯免責機制等體制建設類改革有序開展。一年來,全區上下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市委改革部署,堅持規定動作狠抓落實、自選動作積極突破、試點工作大膽創新,統籌推進各領域重點改革事項,有力促進了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六)民生實事全面落實
在做好園區建設的同時,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多方籌措資金,加強協作配合,圓滿完成市、區十件民生實事項目,切實加快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一是認真搞好社會保障、住房保障,致力于建路、綠化、增加停車位、增加公共交通上落點等實事好事。二是加強勞動監察和糾紛調解,和諧勞動關系進一步鞏固。三是不斷擴充教育資源,加快漠南中學等學校和區內幼兒園的教育設施建設,教師隊伍素質和區域教育質量進一步提升;四是強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我區教育信息化水平各項指標已達推現的要求。五是嚴格各項監管工作,消除食品藥品安全隱患,抓嚴抓實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六是重視改進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高新區人民醫院和平岡鎮人民醫院。七是民政、殘聯、養老等工作有序推進,衛生服務和計生工作有所進步,文體工作繼續加強,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
(七)農村工作和農村建設全面推進
一是村兩委提前完成換屆任務。5月18日,平岡鎮新一屆的村、社區“兩委”班子換屆選舉全部完成,比省要求提前了一個多月。還有各村(社區)村(居)民代表、村(居)務監督委員會的選舉和工作移交、建章立制等工作也全部完成。二是精準扶貧工作落到實處。2017年我區財政扶貧專項資金已撥付1328.80萬元到鎮,鎮已撥付到各村委會。我區實際使用資金為521.1975萬元,占下撥到鎮資金比例39%。各幫扶單位因戶施策為貧困戶制定了2017年幫扶項目,2017年申報的戶項目共306個,總金額為786.4萬元。目前開展并實施的戶項目共184個,金額為441.1975萬元。積極與我區企業溝通,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提供150個工作崗位,幫助貧困勞動力就業。我區貧困勞動力就業人員347人。區內就讀貧困學生有231名已100%領取生活補助,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55戶共276名貧困戶的參保費用是由財政代繳,危房改造戶共362戶,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共75戶。三是美麗鄉村建設正在迎接驗收。2017年擇優選擇麻梨村委會麻西村、良朝村委會朝東村、河東西村委會大塘村等3條村為市驗收評價考核重點建設村,大魁村委會柳步村、大魁村委會吉樹村、河東西村委會眉朗村、廉村村委會廉村村等4條村為區自選扶持建設村。以上各村,現已做好迎接驗收準備。四是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進展順利。22條行政村,158個經濟合作社已全面鋪開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完成了154個經濟合作社的確權實測、公示、簽字確認以及150個經濟合作社頒證工作。全區頒發經營權證15415本,頒證率為84.14%(實際占比97%)。五是農田水利建設得到加強。項目投資約183.65萬元,對青年運河、一干渠、三干渠、南總干渠、北宿白沙垌排灌渠、大魁柳步垌水利等進行了清淤、修復和改造。
(八)社會發展保持和諧穩定
一是加強信訪維穩工作。落實書記大接訪和包案制度,解決了一大批歷史信訪積案,進一步強化維穩責任主體,優化突發事件工作機制,合力做好綜治、信訪、穩定工作,圓滿完成重要敏感時期安保任務,繼續保持赴省進京“零上訪、零扣分、零通報”的良好態勢,獲得全市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集體稱號。二是全區服務工作得到加強,各服務窗口1-10月收件1838件,辦結1832件,在辦6件,法定時間內辦結率100%;全區村(社區)公共服務臺建設網上辦事3040件,辦結3031件,為“一門式一網式”改革打好了堅實的基礎。三是加大綜合整治工作力度。加強了鎮容鎮貌、搶搭亂建、國土、建設、環保、農林、海洋和農藥等方面綜合執法檢查,及時處理了一批違法違建行為。四是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按上級公安部門的部署,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轄區社會治安大局穩定,治安形勢繼續保持穩定。四是全區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制度全面落實,安全生產各項具體措施落實到位,安全生產形勢穩定,為高新區經濟建設提供了安全的發展環境。
同時,還認真做好了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監督檢查、計劃生育、組織人事、監察審計、工商管理、國土管理、廣播電視、工青婦、武裝等方面的工作,促進了我區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工業與投資增長后勁不足,外貿出口減緩,部分指標增速有所回落,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二是新增企業規模偏小,重大項目進展緩慢,達產達效的項目較少,企業關停并轉增加;三是固定資產投資后勁支撐不足,新動工項目數量未達預期,科技含量高的項目偏少,特別是重大項目更少;四是機關作風效能建設仍有盲點。面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主動迎接挑戰,積極克服難題,一個一個地加以克服和改進,以不斷提高今后的工作水平和工作實效。
二、2018年工作安排
(一)2018年總體思路
2018年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經濟和科技工作會議精神,準確把握經濟社會轉型經濟發展新常態,緊緊抓住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新機遇,根據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的新要求、新論斷、新目標、新任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推動黨的十九大明確的各項任務在我區落地生根,研究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制定貫徹落實任務分解方案,層層分解,壓實責任,扎實推進高新區創新發展,全面提升區域發展的檔次和品質,推進創建國家高新區工作,切實抓好“五個定位”,以“六產業四基地兩園區一地位”建設為工作重心,狠抓工作落實和效能建設,努力完成全區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指標,為建設現代工業新城與優美田園風光有機結合的美麗新區而努力奮斗,奮力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
——精準定位。圍繞“五個定位”,抓好“六產業四基地兩園區一地位”的建設,深入謀劃2018年的發展,精準地定位發展方向、發展目標,突出不銹鋼產業和風電產業兩個重點,進一步明確研發、生產、孵化、配套等功能布局和發展路徑,不斷凸顯港口等核心區主體功能,努力成為以海興市、綠色發展的主戰場和排頭兵。
——精準聚焦。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高新區的總體部署和要求,進一步聚焦重點工作和重點區塊開發。扎實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創新資源集聚、新興產業培育和創新環境營造等重點工作,加強招商選資,強化精準招商,提升發展質量。2018年,著重聚焦珠海(陽江)產業共建園的開發建設,盡快擴規模、出成果。
——精準發力。按照高新區總體發展目標,進一步創新工作機制、夯實工作舉措、激發工作熱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行,以新的氣象、新的作為開啟新征程,擼起袖子加油干、撲下身子抓落實,有針對性地攻克一批重點難點問題,力爭在重大項目建設、創新能力提升、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推動高新區在全市、全省和國家中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二)2018年工作目標
2018年的工作目標,就是在2017年的基礎上穩中推進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年度指標:計劃完成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85億元,同比增長7.5%;人均生產總值93509元,同比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35億元,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5億元,同比增長10%。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7億元,同比增長10 %;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722億元,同比增長10%。
(三)2018年重點工作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我區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扎實做好新時代我區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全面完成各項年度指標。我們將在2018年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1.有效集聚創新資源,加快推進創建國家高新區工作
一是大力集聚創新型機構,致力構建區域創新群落。以創建國家高新區為要求,進一步盤活市、區創新載體資源,努力引進有顯示度、知名度的大機構、大單位,積極引進高科技企業,支持大院名校與企業共建研發機構,形成創新要素齊備、創新活力旺盛、創新氛圍濃郁的創新群落,打造區域創新網絡的核心板塊。
二是大力引進創新型人才,致力打通“人才鏈”。積極完善人才管理措施,健全人才服務體系,優化人才成長環境,加強與全球創新高地的鏈接。積極向全球引進拔尖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通過人才帶回核心技術和高端項目,帶動產業跨越式發展。
三是大力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致力打通“創新鏈”。緊緊圍繞創新驅動這個核心戰略,啟動全國和省、市院校等科技大市場建設,將其打造成為市、區科技資源集聚度最高、線上線下同時運行的科技創新服務大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進一步提升高新區創新服務功能。
2.繼續增加園區土地儲備,促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加快推進珠海(陽江)產業合作共建園建設。為配合做好新一輪對口幫扶工作,按照珠海、陽江兩市產業合作共建的工作部署,新的一年,迅速鋪開產業合作共建園區的土地征用、回收、開發以及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
二是根據產業發展規劃,提前謀劃新的發展載體,集約、節約利用土地,對一些涉嫌閑置的土地進行清理,依法處置。繼續不遺余力做好項目用海手續辦理工作,切實解決一批項目用海需要。
三是積極有序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完成福岡1#、2#污水提升泵站及配套污水管網工程、平岡鎮黃村等6村莊連片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等工程;根據征地工作情況,推動政德路(公園西路至站港大道段)、福岡三期供水、福岡三期10kv供電線路、疏港大道(北段)臨時道路、平岡片西區土方在建工程的建設;動工建設高新二路(科技五路至科技四路段)市政道路、平岡鎮圩內東、西、南、北街道路改造和平岡鎮圩內10KV供電線路改造等工程;抓好高新區孵化大樓工程建設;督促高新區客運站項目動工建設;啟動服裝二路擴建、科技六路(S277線東段)、政賢路等市政道路建設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推動新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動工建設。
3.進一步促進項目建設,增添發展新動力新優勢
一是力促簽約項目早日動工。積極主動跟進明陽智慧能源集團的風機葉片生產項目和陽江市譽陽食品公司的食品加工等簽約項目,協調解決其用地、審批問題,促成其早日開工建設。
二是推動在建項目建成投產。推動明陽主機、江蘇中車、太平洋LNG等簽約項目盡快動工。通過建成項目投產和新項目動工,增強我區工業產值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后勁。加強重點項目跟蹤督查,及時掌握項目建設進展情況,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見效,為完成年度經濟社會發展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為建成項目提供服務。解決不銹鋼深加工技術改造項目生活配套區、石灰廠和變電站問題,解決其他項目建設用地、供水、供電、道路及審批手續等問題,千方百計推動在建項目盡快建成形成產能。
四是進一步加強招商工作。緊緊圍繞“六產業四基地兩園區一地位”的規劃布局,繼續完善我區招商引資的普惠政策,增強我區招商引資的吸引力。繼續圍繞打造高端不銹鋼和風電裝備制造兩大千億產業基地目標,依托市專業不銹鋼和風電裝備制造招商隊伍,實施精準招商和產業鏈招商,重點招商不銹鋼冷軋和下游深加工企業,繼續跟進推動已表示明確投資意向的曙光海上電纜、海卓泰克等13個項目落地建設。同時,統籌兼顧推動高端紙業、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和倉儲保稅物流產業的招商引資工作,推動產業集聚,打造我市臨港工業發展新高地。
4.扎實推進產城融合,打造宜居宜業的一流環境
按照新型城市化要求,不斷完善城市元素,提升產城融合水平。一是要加強城鎮建設。加快平岡鎮改造,完善各工業園區及其生活配套區,推進高新區工業新城的規劃和建設。特別是要開展重點區域功能轉型研究,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深化重點地段城市設計,不斷增強城鎮對工業園區的服務功能。二是要完善商業配套設施。加強商業網點專項規劃,分步開展各項相關建設,爭取每個工業園周邊設有小而全的商務小區、新城區設有大而全商務中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商業新業態培育,大力引進日用百貨、文化藝術、特色餐飲、休閑娛樂等項目,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區域性主題消費中心,完善高新區商業配套環境。
5.加強社會治理和民生工作,提升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首先是以法治思維、法治手段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全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扎實做好綜治、信訪、維穩等保障工作;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食品藥品等國計民生領域的市場監管,抓好網絡輿情的研判和引導,提高社會面安全防控水平,提高應急處置能力,防止重大事件發生。其次是進一步優化教育布局。扎實推進一批中小學、幼兒園建設項目,積極推進中小學校建設,下大力氣解決教育資源依然緊缺的問題。繼續辦好高新區人民醫院和平岡鎮人民醫院,著力推進城鄉醫保工作,積極為區內群眾創造良好的就醫條件。有力推進養老院項目,繼續規范養老服務工作。嚴抓嚴管,加大專項整治與日常檢查工作力度,保障人民食品藥品安全。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扶貧資源和政策措施精準落實到扶貧對象身上,確保精準扶貧落地生根。積極做好社會保障、住房保障、政府救助、社會幫扶、計劃生育、文體、慈善等工作,營造造福民生的良好氛圍。按照黨的十九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牢牢把握農業農村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科學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強化制度供給,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我區農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6. 切實扎好政務服務,打造發展新面貌。努力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一是加強政務服務管理中心三級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圍繞區黨委、管委會中心工作,開展“一門一網式”政府服務模式改革,推進網上辦事大廳建設,進一步優化基層公共服務綜合平臺,突出村(社區)組織自治和服務功能。積極做好“12345”綜合服務熱線工作,完善案件回訪制度,拓寬“12345”案件民意反映渠道。二是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等深化改革項目,推進項目審批“提速增效”,優化工作流程,切實為企業、群眾辦事提供方便;三是依法行政,推進政府各項工作走上法制化軌道。把依法行政作為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嚴格按照法定的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進一步加強政府法制宣傳教育,完善領導干部經常性學法制度,全面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大行政執法監督力度,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權力的制約機制,加強財政、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法治觀念和依法辦事的能力與水平。提高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四是深入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制訂完善效能建設工作考評和有關獎懲措施,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努力提高辦事的效率和水平。進一步強化發展是第一要務的觀念,加強工作主動性,積極加強與省、市相關部門溝通聯系,爭取工作的支持和幫助,加快推進我區經濟社會發展。
陽江高新區管委會
2018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