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高新區2013年工作總結和2014年工作計劃
陽江高新區2013年工作總結和2014年工作計劃
陽江高新區管委會
(2014年1月30日)
2013年是陽江高新區經濟發展取得可喜成績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在加快發展中轉變方式,實現幸福追趕”的核心任務,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以企業擴能增效為推桿,推動產業轉移園和臨港工業的發展,努力提高園區競爭力,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全力打造幸福高新區。
一、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在陽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有關部門支持幫助下,我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六位一體”的定位方向和市人均GDP趕超全國平均水平及年初確定的“工業總產值增加100億元以上”的具體目標,以重大項目建設和八大亮點工程為抓手,推動產業轉移園和臨港工業的發展。
(一)積極作為,促進經濟快速增長。2013年全區總體經濟發展勢頭較好,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較高,全市排名第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263億元,增長72%;工業增加值完成48.9億元,同比增長71.5%;地方公共財政全年完成3.3億元,同比增長50%;合同利用外資13845萬美元,完成年度任務100.3%;實際利用外資完成全年任務3700萬美元;外貿進出口完成全年任務23000萬美元;港口吞吐量保持大幅度增長勢頭,全年吞吐量突破2000萬噸。
(二)創新方式,促進招商引資不斷取得新成效。2013年我區新引進項目25個,項目投資額大、科技含量較高。已簽訂合同項目9個,總投資額達50億元,其中翌川鎳合金項目、山河游艇生產項目、高鑫環保建材項目、昌龍興科技專業機械制造項目、港龍環保建材項目、深圳深富洋電子設備生產等項目已開工或準備開工。簽訂了太平洋清潔能源綜合利用項目、中國物流公司保稅物流項目意向書項目16個,總投資達234.66億元。正在洽談的項目有廣青不銹鋼熱軋冷軋、鹽田港陽江港合作開發等13個項目。目前,全區招商引資項目累計166個,總投資額502億元。其中已建成項目74個,投資額98.6億元;在建項目26個,投資額79.4億元;籌建項目66個,投資額324億元。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工業產值超1000億元,新增稅收超過25億元。
(三)精心服務,促進重點項目建設順利推進。2013年重點項目世紀青山鎳合金精煉擴產項目已完成,達到100萬噸/年生產能力,明軒低輻射鍍膜玻璃等重點項目全面推進,預計今年5月份試產;翌川鎳合金、山河游艇項目已開始動工建設,計劃于今年6月底建成試產。碼頭建設快速推進。目前,已動工建設的有富恒公司J3#~J6#、源強公司4#、廣泰隆公司13#~15#、華潤水泥陽江公司18#等10個泊位碼頭工程。計劃近期動工碼頭有5個,是明軒公司J1#~J2#、山河游艇J7#、陽江港港務有限公司6#、7#改造和冠軍物流19#泊位碼頭工程。同時,220KV登高站、疏港大道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順利推進。此外,廣青、世紀青山、嘉吉糧油、漢能等骨干企業項目逐步達產達效,帶動我區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其中廣青金屬科技有限公司今年產值突破100億元,成為我市首家超百億元產值的企業。
(四)鉚足干勁,促進征地工作取得新進展。2013年我區圍繞征地工作,組建精干的征地小組,鉚足干勁,想方設法突破征地難點,積極穩妥解決征地遺留問題,加快推進征地進度。全年共完成征地任務8500畝,其中陸地面積 畝,灘涂海域使用面積 畝。
(五)惠民利民,促進民生事業穩步發展。2013年十件民生實事進展順利。區人民醫院已竣工落成并投入使用;疏港大道、政德路、平岡污水處理廠、港口污水處理廠等項目已經動工,正在加快推進;園區生活配套設施、宜居村鎮建設正按規劃逐步實施;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創建社區黨建示范點工作順利推進,4個區級宜居示范村建設已基本完成;全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社會保障體制不斷完善,城鄉低保、五保戶供養和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受災群眾臨時救濟等各項工作全面落實。
(六)心系百姓,促進社會發展和諧穩定。一是加強信訪維穩工作。落實領導接訪和包案制度,扎實推進區委書記大接訪活動,解決了一大批歷史信訪積案,實現了進京上省越級上訪為零的目標。二是深入開展創建平安高新工作。平安高新十大工程全面啟動,維穩形勢和治安狀況持續好轉,群眾安全感提升。三是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落實“一崗雙責”責任制等措施,保持了全區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四是人口計生服務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較好地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任務。
(七)轉變作風,促進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認真遵守各項廉政規定,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一步鞏固加強。積極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完成了科級干部和股級干部的全員競聘工作。規范了管委會各項工作規則,成立了綜合行政執法局,進一步創新行政執法體制,解決了我區執法主體不適格的問題。落實領導掛點服務企業和村(社區)活動,深入整頓機關作風建設、工程審計、效能監察、案件調查、行風評議等工作,全區執行力、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一是產業聚集度不高,經濟總量偏低,規模以上的企業較少,產業結構有待優化。二是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未能夠與項目建設同步,影響園區快速發速。三是征地工作遇到較多困難,征地歷史遺留問題未徹底解決,群眾存在等待、觀望或爭取更高補償的思想,征地工作推進困難,影響了部分入園項目及基礎設施上馬建設。四是園區用電、用水和節能減排工作壓力增大。隨著鎳合金項目逐步達產以及翌川鎳合金項目開工建設,用電、用水負荷大增,能耗指標也將大幅上升,節能減排工作存在巨大壓力。
二、2014年工作計劃
2014年,我區將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在加快發展中轉變方式,實現幸福追趕”和“三大發展戰略”(“雙化”驅動、藍色崛起、融入珠三角)以及對高新區提出的“六位一體”(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招商引資的主戰場、新興產業的聚集地、沿海臨港工業基地、城市建設的新組團和體制創新的先行區)的定位為總方向和總要求,繼續加速發展,不斷做大經濟總量,切實抓好項目動工、招商引資、征地、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深化改革,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不斷加快做大經濟總量。在近年經濟高速發展的基礎上,切實抓好企業服務工作,促進骨干企業達產增效和其他項目的投產,繼續保持各項經濟主要指標高速增長,做大經濟總量。力爭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再增100億元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350億元,達到GDP完成80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5億元的目標,確保實際利用外資、外貿出口、固定資產投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等經濟指標分別比去年要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二)全力以赴推動項目建設。繼續落實掛點企業服務制度,幫助企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全力督導在建、籌建的入園項目盡快動工、投產,加快產業聚集,增強發展后勁。一是推動重點項目建設。重點推進翌川鎳合金項目、明軒玻璃、粵電熱電冷聯供、太平洋油氣有限公司清潔能源綜合利用項目、山河智能、港龍環保材料、南湖國旅鳳凰溫泉度假村、漢能二期、昌龍興機械制造及幾個LED項目等重大項目建設,力促如期投產。二是抓好碼頭項目建設。重點推進J1#~J7#泊位、4#泊位、13#~14#泊位、18#泊位和19#泊位等在建項目建設;加快做好5#、15#、22#泊位碼頭的前期工作,力促盡快開工建設;推動完成16#、17#兩個10萬噸泊位立項報批等前期工作。三是推動入園項目動工建設。加強服務,全力督導港口工業園、平東工業園、福岡工業園、崗僑工業園等四個園區已入園企業項目并已具備開工條件的19家企業項目動工建設。
(三)不遺余力抓好招商引資。樹立精準招商、定向招商、以商引商的工作思路,圍繞產業鏈開展產業招商,加快產業集群的形成。一是圍繞三大產業開展招商引資。做好金屬材料產業鏈的招商引資工作,重點推進不銹鋼熱軋冷軋項目的前期工作,爭取盡快開工建設。做好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的招商引資工作,爭取引進一批玻璃下游產業項目、食品加工項目及LED新能源、新材料項目,重點跟蹤落實好海納海洋科技產業園、冷鏈物流項目和珠海啤酒生產項目。二是圍繞游艇產業鏈開展招商引資。以市加快游艇產業的發展和山河游艇項目開工為契機,加大我區港口資源優勢和游艇產業的推介力度,爭取引進游艇產業項目。三是圍繞臨港工業開展招商引資。著力突出臨港工業大項目的引進工作,爭取新引進一批重大臨港工業項目及臨港物流項目,重點跟蹤中企城通集團的造紙、保稅物流項目,鹽田港集團參與陽江港碼頭建設、經營項目。四是圍繞電子電路產業開展招商引資。重新啟動電子電路基地建設,并創新思路模式,引進專業開發公司進行建設和參與招商引資工作。五是推動珠海(陽江)產業園共建合作區工作。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對接好與珠海市共建產業轉移園和經濟合作區工作,進一步商談,制訂切實可行的方案,推進產業轉移,實現合作共贏。
(四)多渠道投入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認真研究省對園區投融資體制的新辦法,提前謀劃,力爭取得省各項資金支持。充分運用好發債資金、省轉移園獎勵資金,拓寬融資渠道,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活配套設施建設。同時,緊抓珠海對口幫扶陽江機遇,加快完善港口園區基礎設施,經與珠海對口幫扶指揮部洽談,已初步形成統一意見,將以進港公路為主干線,規劃完善道路兩邊土地征收、平整工作,形成一片規模性的項目熟地,打造園區新形象,促進企業落戶意向。
(五)統籌推進民生社會事業的發展。扎實推進我區十件民生實事。抓好教育強鎮工作,確保通過上級部門的驗收。推進中小學布局調整和規范化學校建設,完成區一中、區二小和文化廣場的建設并投入使用,加快區一小和區中心幼兒園的動工建設。圍繞推進城鎮化建設的目標,按計劃推動宜居村鎮、示范村(社區)建設。全面落實國家的惠農和扶貧政策,努力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醫療保險體系,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加強社會綜合管理和治理,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維護社會穩定,努力建設平安高新區。
(六)著力加強改進政府的建設。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切實加強和改進政府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執行力和服務水平。一是切實提高各級領導班子的服務水平。繼續實施“十百千”干部培訓工程,全面提升干部的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積極組織開展遠程教育“領導帶學”活動,發揮了遠程教育平臺的作用,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戰斗力。繼續深化各項行政體制改革,增強發展活力。二是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實行分級負責制,層層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目標。開展全區黨風黨紀和政紀、法紀集中教育專項活動,組織觀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影片、圖片,營造廉潔從政氛圍。三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做好“兩新”組織黨組織覆蓋和示范點培育工作,促進“兩新”黨組織發展壯大。四是加強機關作風建設。結合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嚴格執行中央和省委、市委、區黨委關于改進作風的各項規定,落實區黨委提出的“勤政廉政創大業、能干善干為人民”的宗旨,切實解決“四風”存在的問題,克服無所作為、畏難和自滿的情緒,強化使命、責任、機遇三種意識,樹立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切實提高機關效能建設。